心理学书籍推荐——读《爱的艺术》有感

发布日期:2020-03-24    梁琦荃    点击:[]

    经朋友的推荐,我接触到了这本书。本来以为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书中提到的一点让我非常的赞同。书中说我们的整个文化是以购买欲为基础的,是以一种互利交换的观念为基础的。让我不由得想到我们当今的社会,纸醉金迷的社会下人们往往因为利益而选择结婚的对象,或者是谈恋爱的对象。就算有的人说自己并不拜金,或者是并不因为对方的某些条件才和ta谈恋爱。但是在潜意识里,如果对方无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是不会有爱的吸引这种感觉的。所以说恋爱的基础上,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已经有了条件,利益的交换。这让我不由得怀疑,难道恋爱是一种买卖吗?

    然后书中提到,相爱深浅的状态只是证明了先前孤独的程度。这种认知我一直是有所感同的。因为这个社会少有相濡以沫的爱情,撕心裂肺的爱情往往以惨烈的结局而告终。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只有爱情是以巨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如此又有规律的以失败而告终。爱情先前的状态是兴奋而充满神秘的,渐渐熟悉了之后,这种兴奋感逐渐消失,神秘感也没有了,没有了新鲜感的爱情就会面临失败。但是我觉得真正的新鲜感不是和新的人做着旧的事情,而是和旧的人不断拥有新鲜的事情。

    从前我以为爱情是一种本能,现在我才清楚,原来爱情需要去学习,它是一门艺术。不但如此,书中提到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将它归纳为群体感和依赖感。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所以ta会不由自主的随大流,追随着大众的脚步以获得群体感,这样子才会有安全感。正如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座孤岛。因为人天生的这种归属感使得他们不可能独自行动所以人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这种分离感。有的人总以为自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在遵从这个社会的法则,并且顺从这个社会。书中还提到了人人生而平等这个问题,但是我就有点不太清楚明白,作者说性爱是建立在性区别的基础上的,因为性区别的消失,所以性爱也消失,所以男人跟女人不应该是平等者。然后这个社会要通过工作和娱乐的相一致性,使人们获得群体感身陷常规之的人们,开始创造性活动以达到个体的独特性。

    书中提到在生产性工作中所实现的联合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联合,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在于爱。然后普通的联系并不是爱,难道所有的联系都是爱吗?并不是。被动情绪并不是爱,爱是一种主动活动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在我看来或许更确切的说,爱是互相给予互相接受。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他并不是为了能够得到什么而去给予,因为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而爱也是一种能力如果你想要得到爱,首先得去学会爱。就相当于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个人的信任,那么你首先得去学会相信别人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个人的帮助,首先你得去帮助别人诸如此类等等一样。但是马克思说,如果你努力去爱别人,而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这种爱是不幸的。正如我们去追求一个人的时候,如果能得到别人的回应,便会信心倍增,有了相爱的勇气。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回应,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拒绝,那么便会害怕给予,也就害怕爱。

    但是据我观察这个社会上,说爱你的人并不是真正爱你的爱不但要会说,而且还应该有行动。正如书中提到的爱包含着关心爱并不是建立在言语上的,他是以行动为基础的。并且人们往往会对自己出过力的东西而感到爱意爱和劳动是不可分的。人们往往更加爱自己出过力的东西,同样的,他们也为他们所爱的东西而出力照顾和关心就体现着爱的责任性。一个人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更具有责任心。不学无术的人会变得努力,一事无成的人会更加勤奋,游手好闲的人会想找份工作……因为人往往会为了爱的对象而改变,想要给他一个更好的生活,因为爱他就希望他活得好。尤其是自己和他共同创造的美好的明天,会让他感到无比的开心与喜悦。

    爱并不仅仅只有行动,爱还还需要尊重。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当今社会上家暴这一严重的现象。很多家暴的现象往往以爱之名但我想说这并不是爱。爱是一种尊重,尊重ta的自由,尊重ta的一切。有些人因为爱一个人会去尝试着改变自己,或者说要求对方改变着一些什么,使ta变得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这不是爱,爱应该是让ta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活,按照其自己规划的路成长和发展。如果强制性的要求一个人的改变,那么便是以服务着自己的目的而来而爱不应该拥有这样的利用性。爱需要依赖,也需要独立。

爱所能延伸出来的另一个特性,就是能够熟悉和认识及了解秘密。因为爱,所以你愿意去探索,去渗透,去开发自己的求知欲。对他人的渗透当中,我们了解了爱或者不爱。也正是因为不断的认识,我们才能够了解到世界上更多的奥秘。所以书中说到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存的。

    书中提到的另一个问题,首先以上帝创造夏娃和亚当为例子。上帝抽取了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了夏娃。这就提到了,因为克服人的分离感,所以寻求融合,实现了爱。但是特殊的生理需求,性行为弗洛伊德认为爱是性本能的表达。但是性欲应该是爱和融合之需求的表达方式。据我的理解,应该是由爱产生了性吸引,而不是性吸引决定了爱。

    我认为爱应该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爱是无条件,不是利用。如果一个人被爱只是因为他讨好了别人,那么他并没有被爱。我们渴望母爱,因为母爱是无条件的,无论是幼儿时期还是长大成人。书中提到了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区别。即使我隐约能够体会到这种区别,但我还是不大认同其中的一些观点。因为在我看来,父亲同母亲一样,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并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努力付出的。父亲只是不善言语而已。虽然孩子是从母亲的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但是毕竟孩子也是由父亲的一部分而组成的,拥有父亲的血脉。所以我相信父亲和母亲都会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共同作出努力,即使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此我不做多解释。

    最后我想说的是,爱应该是对所有对这个社会对身边一切的爱,不单单只是对一个个体。如果一个人说我爱你,那么ta能够通过爱你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同样也爱ta自己。

 

19学前教育梁琦荃

 

 

注:《爱的艺术》是美籍德裔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56年。
  《爱的艺术》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该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上一条:心理学书籍推荐——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下一条:我很会安慰别人,但受不了自己“不行”|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

关闭

中心办公地点:温泉校区教学楼一楼东侧  中心办公电话:8149193   地址以及预约电话:

温泉校区:教学楼一楼东侧 预约电话:8151299    

咨询邮件:xljk8149193@163.com   咨询qq:xljk8149193@163.com

微信公众号:揽月心语

手机版